浙新辦[2005]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(jīng)營許可證: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
淳安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(wǎng)絡廣告 0571-64831301
杭州網(wǎng)?千島湖網(wǎng) 網(wǎng)絡支持:杭州網(wǎng)絡傳媒有限公司
江帆
據(jù)《齊魯晚報》載,最近山東省濟寧市唐村街道派出所連續(xù)5天為韭菜姜村45名村民更改姓氏,為當?shù)卮迕褶k了一件好事。
原來,韭菜姜村戴姓一族已有600多年的歷史,戶口統(tǒng)計時,工作人員為了書寫方便,將部分村民的姓氏“戴”寫成了“代”。由于統(tǒng)計工作不是同一時期同一人做的,造成不少村民父子之間、兄弟之間不同姓,給村民帶來很多麻煩。每年高考填家庭成員時,父子的姓不一個字,要去公安部門開改姓的證明,要拿DNA鑒定和很多證明材料才能更改過來。今年,該村村委會向唐村街道派出所提交了申請,要求為45名村民集體改姓。派出所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,一邊向市公安局提出申請,一邊翻閱大量檔案和參考《戴氏宗譜》后,決定為村民們集體改姓。
通過這一集體改姓的事實,清楚地告訴人們:莫要亂改自己的姓氏和名字。
鄙人在日常生活中和編撰縣史資料時,發(fā)現(xiàn)少數(shù)人隨意更改姓氏、隨意改寫名字中的某個字。究其個中原因,大概有兩方面:一是貪圖書寫方便,將筆劃多的寫成筆劃少的。比如將“詹”姓寫成“占”、將“戴”姓寫成“代”,將“蕭”姓寫成“肖”;將名字“鼎×”寫成“丁×”。二是有的人對自己的名字抱無所謂的態(tài)度,對自己不負責任,很不嚴肅,認為“怎么寫都可以”。在生活中,少數(shù)人的名字出現(xiàn)“音同字不同”的現(xiàn)象。比如:“育”與“玉”、“柏”與“百”、“潮”與“朝”、“誠”與“成”等。為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,筆者曾打電話詢問本人,問其名字兩個字應該怎么寫?得到的答復是:“隨便怎么寫都可以”。這就讓具體辦事的人為難了。
按照國人的傳統(tǒng),姓氏代表的是家族、宗親、血緣,是祖先所傳,是萬萬不能變更的。名字,是一個人一生的符號,一旦正式使用,也不應隨意改寫。如要修改,也要經(jīng)過公安部門的批準。
現(xiàn)代社會生活的諸種因素促成了國人姓氏觀念的淡化,這似乎已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?!靶彰焙弦坏默F(xiàn)象也有發(fā)生,比如,有人將“李雷×”簡化成“雷×”,這樣無形中就將姓“李”改成姓“雷”了。一個人的名字正式使用后,今后在任何場合就不應改變,一改變其意思也就改了。中國文字十分豐富,且每個字的意思是不一樣的。有人認為,如果改的僅僅是繁體字與簡化字總沒問題了吧?實際上也不行,簡化字的使用,是我國文字改革的重要內(nèi)容,但國家在公布簡化字的同時,也提出姓氏不簡化。然而,這一原則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,以至在社會上姓氏普遍被簡化,甚至隨意簡化,造成姓氏的混亂。比如,“蕭”與“肖”、“雲(yún)”與“云”、“種”與“種”、“萬”與“萬”、“潘”與“泮”、“閻”與“閆”、“詹”與“占”、“戴”與“代”、“傅”與“付”、“藍”與“蘭”等等,這些姓氏一旦簡化,就等于改了一個姓。既混淆了姓氏,又亂用了簡化字。
姓氏文化源遠流長,中華姓氏必將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發(fā)展而生生不息,綿綿流長。我們正確地書寫自己的“姓”和“名”,是一種尊重姓氏文化、尊重自己權利的表現(xiàn)。一個國家公民的姓和名,不但印在身份證上,而且還要裝入你個人的檔案之中。如果隨意改寫,不就亂了套嗎?
每一個人都有獨自的姓和名,此乃是固定的、嚴肅的。故,千萬不能圖方便而隨意更改哦!
千島湖新聞網(wǎng) 編輯:劉波 于一
最新播報
更多>>淳安發(fā)布
視界千島湖